学校首页

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参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暨思政课平台建设推进会”

  • 2022.03.29
  • 信息动态

 

3月27日,由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西安交通大学共同主办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讨暨思政课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高校的3000多名思政课教师齐聚线上,围绕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实践路径和典型经验进行了深入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成、副院长梁伟莹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会议主论坛和各门课程分论坛的集体研讨。

image.png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总教指委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书记靳诺教授在开幕式讲话中全面、深入阐述和说明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核心要点与贯彻思路。她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需要。新一届思政课教指委编写了针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七门思政课的教学建议,目的是对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科学性、操作性与时效性的指导。我们要按照不同阶段的课程特点和要求,强调差异性、突出针对性、体现递进性,在系统梳理全会精神的基础上,保持教材、理论、结构、体系的完整性与稳定性,全面、系统、深度、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下一步要按照教育部社科司的要求,通过及时组织参与专题培训、集体备课、一线教学等丰富形式,将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融入高校思政课。她进一步强调,教学中要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聚焦明理明道,在深化和升华上下功夫;要聚焦入脑入心,在专题化和精准化上下功夫;要聚焦融会贯通,在生动化和形象化上下功夫;要聚焦落地落实,在教师和教材上下功夫。

image.png

大会特邀武汉大学骆郁廷教授、山东大学王韶兴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王易教授分别作题为《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认同》《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主旨报告。骆郁廷教授认为,落实《决议》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认同,重点是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历史经验、创新理论、崇高精神和先进政党性质的认同。王韶兴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一部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和人类文明贡献史,集中体现了党的历史性贡献;十条经验是党能够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原因;自我革命是面向新的赶考之路的政治自觉。王易教授围绕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的建设经验,要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思政课教师搭建能量枢纽,打造高精尖水平的思政金课,凝聚讲好思政课的最大合力,从大平台里找突破,从大数据中找规律,从大展示中找质量,从大协作中找力量。

image.png

在分论坛环节,与会专家分别围绕教育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创新中心、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全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等四个平台进行集体备课,我院各教研室组织任课教师参加了相应活动。徐忠锋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提出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要把握教学重点、找准教学难点、掌握教学方法;付洪等一流学科、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认为要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张士海等全国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名师工作室负责人交流了各平台在机制保障、特色发展、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有益经验;吴宏政等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纷纷表示,推进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必须把握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特点、认知规律、接受特征,注重整体性、衔接性、学理性,用学术讲政治,找到融入点、提升说服力、增强认同度,加强经典研读,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信息传播方面不断创新发展。刘源、汪闻涛、郭建等3位全国和省部级优秀教学奖项获得者进行现场教学示范,气氛十分热烈。

image.png

此次论坛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充分发挥全国高校思政课“手拉手”集体备课中心等平台优势,展示了兄弟院校一系列可操作性强的典型做法,对我院进一步推进落实十九届六中全会融入思政课教学提供了科学指导和经验借鉴。(撰稿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巴昭军;审稿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 梁伟莹)